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虎琦(左)和馬爾利(右)正在針對測試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記者史傳芝攝)
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師張鵬榮獲第19屆“新疆青年五四獎章”。(受訪者供圖)
近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正在實驗室進行學術討論。(受訪者供圖)
新疆網訊(記者郭軍鴿 江斌偉 宋建華 賈夢妍 史傳芝 梁淑芳 梁樂)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
探索、拼搏、奉獻……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起點賦予新使命。五四青年節,希望烏魯木齊每一位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的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珍惜青春時光,抓住和用好時代提供的有利條件,在努力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同時讓人生出彩,在新時代譜寫更加精彩的青春之歌。
新疆藝術學院教師張鵬——讓更多學生走向更大舞臺
“五一”假期,對張鵬來說是忙碌的。泡在舞蹈室里的他,跟學生們排練著有關龜茲風格的作品。
31歲的他是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師,今年榮獲“新疆青年五四獎章”。
張鵬出生成長在黑龍江,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大學期間,他認識了來自新疆的李夢雨。畢業后,張鵬選擇來到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學,兩人喜結連理。
在教學過程中,張鵬是出了名的嚴厲。
學生加吾蘭·麥麥提吐遜說,他關注舞蹈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演員在表演曬太陽時瞇眼的狀態,他都會細摳。
對于張鵬來說,從舞蹈演員到講臺上的教師,貫穿其中的都是對舞蹈的熱愛。“我希望將來能讓更多學生跳著融入新疆元素的舞蹈,走向更大的舞臺。”張鵬說。
返鄉創業青年顧奮淵——讓青春在農村廣闊天地閃光
這兩天,在米東區三道壩鎮皇宮村,35歲的顧奮淵正在鎮政府的幫助下為“全驢宴”展銷中心找位置,打算開一個銷售驢肉、驢奶粉、凍干粉、阿膠等農副產品的綜合店。
十年前,顧奮淵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畢業后,毅然選擇返鄉創業,要讓青春在農村廣闊天地閃光。
從種水稻、銷售水稻,再到養牛、養驢,在各級政府幫助下,顧奮淵帶著一幫年輕人建成了肉驢基地,發展以驢奶、驢皮、驢肉為主的養驢產業,還開發了驢奶皂、驢奶面膜等產品。
去年,顧奮淵獲得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授予的烏魯木齊“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稱號,讓他更加堅定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信心。
“要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帶動農村產業發展,還要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讓家鄉越來越好。”顧奮淵說。
西部計劃志愿者楊麗——在第二故鄉的熱土上發光發熱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路在腳下,心是火炬,建功立業大志不移……”每當《到西部去》的歌聲響起,總會讓西部計劃志愿者楊麗心潮澎湃。
今年27歲的楊麗是山西人,2018年來到達坂城區開展志愿服務。去年年底,她還考取了達坂城區艾維爾溝街道干部崗位,扎根新疆,奉獻青春,服務基層。
“我見過這里的白雪,看過這里的戈壁,品嘗過這里的雪菊、辣子雞,走過這里的許多路……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楊麗說。
“在基層遇到的問題林林總總,把群眾問題摸清,把惠民政策落實,就是在做實事、做好事,就是在貢獻自己這一份看似渺小卻足夠堅定的力量。”楊麗說。
新疆農業大學馬種質創新培育與健康養殖團隊——科技為引領做好新一代“養馬人”
住馬場、“泡”實驗室、參加馬匹訓練測試……這是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曾亞琦所在的馬種質創新培育與健康養殖團隊的日常。
在這支13人的團隊中,像曾亞琦這樣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就有8人。
對于這支年輕的團隊來說,想要打破國際上僅少數幾個國家擁有專門化用途馬遺傳資源及相關培育生產技術壟斷的局面,并非易事。
數年如一日住在昭蘇馬場、夏日帶著馬匹參加訓練測試賽、冬季一連多日“泡”在實驗室……幾經努力,曾亞琦所在的團隊培育形成了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運動馬、乳用馬、肉用馬新品系,并構建“育、繁、養、培、推”高品質專門化用途馬培育生產體系,實現了馬匹個體價值和附加值提升。
今年,他們還榮獲了“新疆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
“以科技為引領,做好新一代的‘養馬人’,助力牧民‘馬上致富’,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曾亞琦說。
全國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獲獎團隊——在學習和實踐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激動!”2021年12月,18歲的虎琦和團隊其他5名成員,憑借“‘燃眉之急’——液體燃燒技術引領者”項目,獲得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三等獎。他說,這是最好的成年禮物。
虎琦所在團隊的6名成員都是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疆交通技師培訓學院)汽車電氣維修專業的學生,最小的馬爾利16歲。
他們致力于通過最大程度模擬真實燃料燃燒環境,捕捉在不同環境溫度壓力下燃燒過程的清晰彩色圖像,幫助計算出新型燃料添加劑配方,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
“我們已經申請專利,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測量設備已在清華大學相關研究中使用。”虎琦說。
“我們都商量好了,畢業后會繼續求學,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成為更好的自己。”馬爾利說。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學以致用、學以報國
“這枚獎章是對團隊這群年輕人的最大褒獎。”“新疆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負責人、所長潘世烈說。
成立于2007年6月的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從剛開始幾個人的課題組發展成為83人的大集體,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平均年齡只有28歲。
“我們團隊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聚焦微電子、光電子、信息、航天等技術領域,開展大尺寸、深紫外、中遠紅外等特性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及器件研究,發現了一系列性能優異的新型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潘世烈說。
目前,團隊已建成高水平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原始創新策源地、顛覆性技術創新基地、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學以致用、學以報國,就是最大的成績。”潘世烈說,把中國的新材料領域推向國際先進水平,是大家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