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市第127中學學生在校內“潤心農場”種植菜苗。(記者劉薇 通訊員史崇華攝)
新疆網訊(記者劉薇 實習記者郭莉)分層勞動作業、校內種植作物……連日來,烏魯木齊市多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正在家校交互的勞動教育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踏實、認真的品格。
勞動教育有趣有料
2日,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的團員志愿者一行走進雅山公園,沿途撿拾紙屑和水瓶等,將勞動課堂搬進大自然。高一(4)班的馬誼軒滿頭大汗地說:“從荒山變青山,離不開大家的付出與努力,如今我也用勞動來守護這座山。”
詩句“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描寫的一派農忙景象,在市第127中學校園里上演。
學校東側的一塊500平方米的空地經過翻土后,種上了鷹嘴豆、大豆、高粱、棉花、向日葵、辣椒、西紅柿、黃瓜等農作物,成了“潤心農場”。
“潤心農場”呈塊狀分布,學校16個班級分別認領一塊空地。師生一同在自己班級的空地翻土、施肥、播種、澆水、除草,觀察作物的長勢。從蔬菜的種植、養護、收獲,學生全程觀察記錄。
該??茖W教師吝彥楠介紹,“潤心農場”是勞動育人空間,去年學校還舉辦了秋收節,孩子們品嘗到自己種植的作物,甚至還制作了種子畫等,別提多高興了。
這學期,市第42小學增設勞動種植社團,在校內300平方米的空地上種植了紫甘藍、辣椒、西紅柿等十多種蔬菜。
“過去聽老師說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現在看來真是如此。每次走過這片菜地,我都觀察作物的生長,更感慨種地不易。”學生于歡舸說。
連日來,市第128中學開展“小手拉大手我家最美麗”文明實踐日活動,師生在校內種植月季花200棵,草莓100株,并開展各類勞動活動,參與班級30個,學生1360人。
市第128中學黨支部書記薛神裕說:“學生們腳沾泥土,額頭有汗水,于勞動的艱辛中感受勞動之趣,理解勞動的內涵。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孩子生活的技能,這于他們而言也是一筆寶貴財富。”
在勞動中收獲成長
去年3月,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印發的《自治區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將勞動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
在烏魯木齊,從學齡前到小學、中學,孩子們正在家?;又谐袚λ芗暗膭趧?,在勞動育人中培養踏實、認真的品格。
2日下午,市第三幼兒園教師孫雪斌在微信群里曬出了“比一比誰是穿衣小能手”比賽中孩子們的表現,幼兒園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趣味活動,讓孩子們愛上勞動。
“孩子回到家還幫我掃地、拖地,雖然干得不太好,但她已經知道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作為家長很欣慰。”幼兒家長張文軍說。
家庭是勞動的第一現場。市第79小學分類布置家庭勞動作業:一、二年級學生自己整理書包;三、四年級學生學會洗衣服、洗碗;五、六年級學生主動協助家人做飯等。
學校和家庭協作,制定假期勞動計劃。六年級(3)班學生李澤軒一到周末就幫著媽媽做飯、洗碗。
三年級(7)班學生方轅昊倫周末和爸爸打掃樓道衛生,在小區內撿拾塑料瓶、紙屑等。
“從‘學著干’到‘主動干’,學生們逐漸認識了勞動的意義。”市第79小學德育主任郭偉說,勞動教育意義重大,在幼年時播種下愛勞動的種子,少年時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長大后才能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學校將繼續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