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訊(記者 王媛媛 王麗麗 王艷紅 江斌偉 梁淑芳 郭軍鴿 賈夢妍 王磊 唐紅梅 宋建華 梁樂)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個禮贊勞動、致敬勞動者的日子里,讓我們向每一位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締造美好未來的勞動者致以節日的祝福!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各行各業勞動者致以誠摯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
焊接也能做成藝術品
中建新疆建工四建工人李艷強正對石材幕墻橫龍骨進行焊接。(記者王媛媛攝)
5月1日,在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航站樓指廊施工現場,中建新疆建工四建工人李艷強左手拿著電焊面罩、右手握焊槍,對石材幕墻橫龍骨進行焊接。
1個小時后,一塊塊鋼板變成一個個多角度立體組合件,摸上去光滑平整。
看到航站樓屋面整體呈現出綿延起伏的輪廓,李艷強非常自豪。
42歲的李艷強已從事建筑工作20多年,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是他參與的難度最大的工程。
“航站樓結構類型多、工藝復雜,你看都是密密麻麻的鋼管組成,焊接質量要求非常高,都會有探測儀設備給焊口做‘B超’,我們不能有絲毫馬虎。”李艷強說。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電焊工人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有創新精神,焊接產品也能做成藝術品。”李艷強說,目前公司成立了各類創新工作室,在焊接方面也是不斷嘗試、創新,大大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夫妻同心守護水源地
在烏拉泊水庫管理站取水頭部站,張建平和劉海燕查看出廠水濁度。(記者郭軍鴿攝)
1日一早,在烏拉泊水庫管理站取水頭部站,張建平、劉海燕夫妻倆和往常一樣開始了工作。
“根據用水情況,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各水廠增減水量調度指令。”張建平說。
烏拉泊水庫出庫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供水,是烏魯木齊市民最主要的飲用水源。取水頭部是從水庫取水的最前端,是守護城市供水第一道關口。
“用水量大的季節,一晚能接到五六次調度指令,多的時候十幾次。”張建平說。
除了調度指令,巡檢供水渠道、設備設施,也是夫妻二人的工作日常。“忙的時候,一天要走十四五公里。”劉海燕說。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夫妻倆同在取水頭部工作的18年來,再沒一起出過遠門。
“說不辛苦是假的,可守站守的不是一個家,而是千家萬戶。”張建平說。
用心用情服務好客戶
1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烏魯木齊市分行長江路支行理財經理拜麗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遠程連線伊犁霍城縣支行網點。
“主要是配合全疆各地州網點開展沙龍活動,做一些理財知識的普及以及如何防詐騙之類的宣傳,幫助客戶樹立正確理財觀。”拜麗說。
38歲的拜麗在兩年前榮獲全國勞動模范,而以她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2016年起就已經成立。近年來,工作室一直發揮著勞模引領作用,用真誠、專業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贊譽。
拜麗說,一定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做好“傳幫帶”,用心用情服務好客戶。
鉆在車間里帶頭忙生產
1日,楊立剛在新疆天山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毛紡廠染色車間忙碌。(記者王麗麗攝)
在新疆天山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毛紡廠染色車間,47歲的楊立剛調配新訂單所需的顏色后,將顏色通過機器染在羊絨上。
“這是我們4月29日才接到的3噸外貿訂單,這批訂單量雖然不大,但批量多。”毛紡廠染色車間主任楊立剛說,所謂批量多,就是所需的顏色種類多,他們要根據訂單配置不同顏色,只有他們加班加點配色,才能盡快染色,確保紡紗的正常運轉。
染色是紡紗的前道工序,要想如期完成工期,前道工序必須加快。每到節假日,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楊立剛總是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鉆”在車間里,因為外貿訂單時間不固定,在工作中過節更是常事。
“雖然加班很辛苦,但一想到只要我們加快速度,客戶能最快時間拿到貨品,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楊立剛說。
給創業者插上夢的翅膀
走訪在孵企業探討業務轉型、到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施工現場……這是5月1日自治區勞動模范、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沙超倫的日程表。
在孵的烏魯木齊簡亦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剛拿到創業投資的初創企業。負責人杜拉提·巴合提開力地說“:這筆投資就像及時雨,滋潤著我們的創業夢想。”
“孵化基地就要給創業者插上夢的翅膀!”這是沙超倫和團隊一直堅持的初衷。
作為一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工作,孵化培育660余家企業。
沙超倫說,烏魯木齊創業社區建設給更多創業者提供了“造夢空間”,如果說創業者是夢想的‘播種者’,那么烏魯木齊良好的創業環境便是培育夢想的沃土。
為疆電外送大通道“把脈”
何成在檢測輸電線路(通訊員范君慧攝)
昨日,在±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國網新疆電科院能源研究所材料技術室主管何成帶領團隊完成了高壓套管隱患排查工作,這次隱患排查采用的是他自主研發的“750千伏高壓套管X光專用檢測裝置”,不僅改變了以往需要兩輛高空作業車同時作業的模式,縮短了作業時間,還將檢測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送端站。“為換流站做好隱患排查,對重點設備‘把脈問診’,全力保障疆電外送大通道的安全可靠運行,這個崗位上的勞動節過得更有意義。”何成說。
長期從事輸變電設備材料檢測及可靠性研究工作的何成,26年來一直扎根生產一線,用自己練就的一雙“火眼金睛”為新疆電網把好設備材料入網關、診斷關和升級關。他先后帶領團隊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十余項,累計取得發明專利十余項,實用新型專利二十余項,“何成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019年獲自治區總工會命名。今年,何成榮獲“開發建設新疆獎章”。
每張地毯背后都有一份付出
在新疆地毯產業示范園的生產車間,技術工人艾比布拉·衣地熱斯正在查看地毯生產情況。(受訪者供圖)
在新疆地毯產業示范園的2號生產車間,4臺近6米高的織毯機將彩色的羊毛線輸送進機器,編織成多彩的地毯。
作為車間技術工人,31歲的艾比布拉·衣地熱斯主要負責車間織毯機的接線工作。他巡視機器,及時發現并處理堵線、纏線等異常情況。
艾比布拉·衣地熱斯還記得自己2014年初剛到車間時,看見彩色的線匯聚在一起自動織成地毯時的興奮。他跟著師傅學習了三年設備維修,成為一名技術工人,用勞動創造了幸福生活。
如今,只要廠里引進新的機器,艾比布拉·衣地熱斯就會第一時間研究,及時掌握機器性能。他可以做到在機器預警時,第一時間找到故障處,清理堵線、纏線等問題,保障機器順暢運行。
艾比布拉·衣地熱斯摸著平滑整齊、鮮艷亮麗的地毯說:“每張地毯背后都有自己的一份付出,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不做可有可無的人
在幸福城市花園公交停車場,907路駕駛員朱莉娜正在清潔車輛。(記者梁樂攝)
1日清晨7時許,907路公交司機朱莉娜準時出門,前往幸福城市花園公交車場。
檢查車輛各項性能、協助完成衛生消殺后,她駕駛車輛準時駛出車場,開始當天的早班運營工作。開公交車十余年來,每年“五一”她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
由于當天大風,一些路段樹枝被吹斷,朱莉娜在開車時特別注意這些突發狀況。遇到有老年人和小孩上車,她總會耐心地提醒他們慢點上,等扶穩坐好以后再緩慢啟動車輛。
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細微的服務,讓朱莉娜成為公交行業的標兵,并于2020年獲得了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
“獲得勞模稱號對我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朱莉娜說,公交行業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自己還要繼續加強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不做可有可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