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作物脫毒快繁中心高級農藝師古麗米拉·熱合木土拉正在觀察“京艷”的本地馴化苗。(記者江斌偉攝)
新疆網訊(記者江斌偉)一個個培養瓶中,有的露出尖尖的葉芽、有的已經長出了七八片葉子、有的長出茁壯的根系穩扎在培養基中……4月24日,記者在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作物脫毒快繁中心見到了科研人員繁育的新疆本地觀賞百合。為何要把這些觀賞百合“種”在瓶中,奧秘何在?記者一探究竟。
為何“種”在瓶中
經過嚴密消毒滅菌后,記者隨科研人員進入無菌光照室。光照架上擺放著幾百瓶觀賞百合種苗。
這與其他作物保存種子的方式不同,見記者感到好奇,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作物脫毒快繁中心正高級農藝師楊茹薇解釋,“育苗是我們收集、保存種子的獨特方式,可以保存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根據生產需要給客戶提供種苗。”
楊茹薇說,第一代種苗從剝離到成苗需要75天左右,而第二代繁育速度會加快,40天左右即可成苗,在瓶中養護等待移栽。
培育品種適合本地栽種
“這個品種名叫‘京艷’,是今年我們從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進的4個觀賞百合品種中的一種。”指著一排培養瓶,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作物脫毒快繁中心高級農藝師古麗米拉·熱合木土拉說。
“京艷”是百合屬東方百合雜種系,為單瓣百合大花型,用于鮮切花或庭院花卉生產。從資料圖片看,“京艷”的莖呈綠色,碩大的花朵由深粉至紅色向花心延伸,格外嬌艷。其他幾個品種為“京歐”“京鶴”“丹蝶”等,花色有白色、紅色、橘色等,各具特色。
新疆晝夜溫差大對百合的生長影響大,所以選擇適合新疆種植的百合花品種非常重要。之所以引進“京艷”等品種,是由于其既可溫室栽培,也能采用露地栽培,適合在公園或者庭院種植。
“為了引種這些百合花,并把它們繁育成種苗,我們花了不少心思。它們不會在試管瓶中開花,最終要把它們從實驗室搬到溫室大棚,或者搬到露天大田里種植,這也是更大的挑戰。”該中心農藝師孫慧說。
近年來,通過查閱新疆氣候資料,分析各種百合的生物學特性,并通過多次實地考察,他們從眾多百合花品種中選擇了植株強壯、抗寒和抗旱性強、花色豐富的“京艷”、“京鶴”等6個品種引入新疆繁育。
實現工廠化育苗
培養瓶中,露著尖尖角的葉芽或莖尖,是科研人員繁育的新一代百合種苗。“可不能小瞧這些幼苗,我們開展品種抗性育種研究,它們是不可或缺的種質資源。”古麗米拉·熱合木土拉說。
回到無菌實驗室,孫慧在解剖鏡下用解剖針輕輕剝動,分離出針尖大小的一粒百合幼芽莖尖生長點,放入裝有培養基的瓶內。它們將從0.2mm生長成為人們最終需要的種苗。
百合是世界第五大切花,在國外已有上百年發展歷史。我國雖有近30年發展歷史,但主要以切花生產為主,百合育種和種球繁育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該中心科研人員調查發現,新疆觀賞百合研究文獻幾乎為空白,只有關于野生百合資源利用的零星報道,以及食用百合的栽培技術研究。目前,市場百合的鮮切花和種苗均為內地引進,存在運輸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
近幾年,通過技術攻關,科研人員首次在本地域開展觀賞百合組織培養快繁技術研究,建立整套適用于觀賞百合品種的組培快繁技術體系,解決了常規方法繁殖系數低、成苗質量差、繁殖周期長等問題。
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作物脫毒快繁中心主任劉易說,定植試管百合苗使植株產量及繁殖能力大幅提高,中心可根據農民或企業訂單需求生產百合種苗,進一步推動新疆本地觀賞百合種質的利用與推廣。上市后它們會驚艷四方,成為農民的增收‘致富花’。
掃描二維碼看如何在培養瓶中繁育百合種苗